網上購物、網上閱讀、網絡社交、網絡視頻、網絡游戲……如今互聯網已逐步滲透至用戶生活的每一部分。隨著互聯網行業的不斷發展,支付、物流等消費配套服務進一步完善,廣大網民在為信息而消費的“基礎”也逐漸齊備,互聯網信息消費已經進入了蓄勢待發的“爆發點”。

        國務院日前發布《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》。《意見》提出信息消費增長的主要目標為:到2015年,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.2萬億元,年均增長20%以上,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超過1.2萬億元,其中基于互聯網的新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.4萬億元,年均增長30%以上。信息消費已經成為近年來最活躍的消費熱點,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新動力。在如今的互聯網領域中,已經在多個細分領域顯露出領跑信息消費的“新苗頭”,而各大互聯網企業也正緊抓政策契機,通過對技術和服務的提升來“引爆”互聯網信息消費。

        電子商務憑借著在消費領域快速增長的發展勢頭、不斷涌現的新產品、新服務和新模式,如今已經成為了推動消費的有效途徑。在今年五月,李克強總理在京交會上就強調,要開發新一代信息產品,發展電子商務,擴大信息消費。要大力發展電子商務,電子商務平臺的建立則是首要的任務,由此帶來的也將會是整個行業信息化水平的提升。除了電商平臺的投入直接帶來信息消費的提升外,電子商務平臺的完整建立還帶動了包括建設網站、網站推廣、廣告營銷、流量提升、在線支付、物流配送、商家評論、售后服務和大數據挖掘等各個方面多個環節,而當中的每個環節都將會為信息消費帶來不同程度的刺激和推動。

        據相關數據顯示,2013年全球IT支出將超3.7萬億美元,較2012年增加3.8%,而全球大數據帶動的支出達340億美元,較2012年增長21%。2012年,京東商城投入40億元興建南北兩大云計算數據中心,預計到2015年,中國電子商務服務業營收將達到萬億元,撬動18萬億元的電子商務交易規模。

        另據統計,目前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已經超過18萬億元,網絡零售交易額已經突破了3萬億元。別是現在,越來越豐富的商品品類、更加多樣化的網購平臺和更加方便的購物流程,使網絡購物不僅沒有對實地消費者造成沖擊,反而還激活了更多的“長尾”消費者,為內需增長帶來大量的“新鮮血液”。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,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5.5億,其中移動互聯網網民數量達到4.64億,占比接近80%,這種龐大的規模本身就意味著巨大的商機。

        除電子商務行業之外,在線視頻也是近年來互聯網領域最為熱門的行業之一。隨著“寬帶中國”戰略被提到國家戰略的層次,國務院8月17日發布《“寬帶中國”戰略及實施方案》,到2013年年底,無線局域網基本實現城市重要公共區域熱點覆蓋;到2015年,基本實現城市光纖到樓入戶、農村寬帶進鄉入村,部分發達城市寬帶接入能力達到100Mbps;到2020年,發達城市部分家庭用戶可達1Gbps。

       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,在寬帶普及率和上網速率方面,我國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,我國寬帶人口普及率雖超過全球平均8%的水平,但遠低于發達國家25.6%的普及率,40%的用戶仍使用4Mbps以下寬帶接入,遠低于發達國家18Mbps的主流速率??磥?,“寬帶中國”戰略對于視頻企業來說堪稱是一場“及時雨”。